2007年7月4日星期三

中国式管理

作为说话者,中国人的沟通:就是情绪管理!

  • 先讲到他听得进去,再将实质内容。
  • 中国人的情绪高低,比起西方人,起伏很大,属于非理性。
  • 他情绪好的时候,最讲理。
  • 他情绪不好的时候,最不讲理。
  • 他只相信自己的道理。
  • 由情入理。

另一方面,作为管理者和倾听者,要学会如何倾听:

  • 不要管对方如何说,只管他说什么。

沟通,要让对方做最后决定:

  • “你看呢?”
  • 制造机会让对方决定
  • 让他受到重视

察言观色:

  • 问:“吃饱了没?”(实际上是问“你心情好么?”,是看时机,是投石问路)
  • 如果答案是好的,然后
  • 就说:“跟你说两句话,好不好?”(这是内容的开始,实际上可能会说两小时)
  • 问:“你去哪儿”
  • 答:“没有”(答案是好的)
  • 就问:“那我陪你走走”
  • 答:“好”

沟通的渠道:

  • 书面
  • 电邮
  • 电话
  • 见面(中国人,见面三分情)

沟通的时机:

  • 人不对不说,人对,一定要说
  • 时不对不说,时对,一定要说

关于实话与欺骗:

  • 不要欺骗!
  • 也不能说实话!
  • 要说妥当话。
  • 把话说好,而不是说清楚。

关于先说或不说:

  • 到底如何发言?
  • ‘先说先死’(因为亮了底牌)
  • ‘不说也死’(没进展)
  • ‘说到不死’(说到恰到好处)

关于夹在中间的两难说话:

  • “员工告诉你,老板的儿子偷公司的东西”
  • “员工向你投诉,工资太低,要罢工”
  • 站在不讲话的立场来讲话!
  • 要胳膊肘向里拐!(向老板拐)
  • “我是绝对不相信,但是有人造谣说您的儿子拿公司的东西”
  • “这帮员工真是的,这么好的待遇,还整天抱怨工资太低”

关于开会:

  • 命运掌握在开会之中!
  • 开会是升迁、显示水平的关键时候。
  • 对于老板的发言,没有所谓的“补充”,每有“不过”
  • 作为老板,喜怒不形于色,不发表自己的意见(你一开口,别人了解你的意思了,就不会再说其它意见了)
  • ‘会而不议’?因为会前已经议过了
  • ‘议而不决’?因为当场决定,会伤了另一方;会后再决。

关于Yes vs No:

  • 请客吃饭、做客,到底说来还是不来?
  • 要来,就说‘不来’,“我有一个重要会议,我看看。。。”,到时候出现了,说明对对方的重视
  • 要不来,就说‘来’,当面拒绝对方,对方会很没面子,过一天再打电话告诉对方说,来不了了

关于口而相传的‘秘密’:

  • “我告诉你,你就不要告诉别人”:你自己决定怎样告诉别人,告诉谁。
  • “我告诉你,我不知道是真是假”:同上。
  • “你告诉别人,就别说是我说的”:你不要透漏消息来源。
  • “你告诉别人,我会否认是我说的”:你先不仁,我再不义。

关于诈:

  • 回答“没有听说”,可以诱使对方供出更多情报
  • 否认、反对,是为了“诈”出更多有利的信息

关于欺骗与挑刺:

  • 直接下订单的可能是骗子
  • 嫌货才是买货人

回答老板的询问:

  • 老板问:“你现在有空吗?”
  • 错误回答1:“有空”(老板觉得你整天好闲哦!)
  • 错误回答2:“没空”(你整天在瞎忙啥啊?我找你都没空?)
  • 正确回答:“我马上来”

关于升迁的策略:

  • 1。取而代之:只能发生一次,因为以后没有人再愿意用你了
  • 2。永处原地
  • 3。拱老板上去,把自己再带上去:最佳!

生意经:

  • 商无官不安,官无商不富
  • 走官场先看家眷,会同行先说油水
  • 只讲和气,不讲骨气
  • 谋定而后动
  • 慎始:开始就做对
  • 管理就是差异性的管理!!
  • 多读书,读书明理,而不是多高的专业
  • 用自己的钱做小生意,用别人的钱做大生意,不用钱能做生意做好!
  • 对于关键人物的真正心理,要问几次,确认几次,因为对方可能不愿意直接说出心里话

审时度势:

  • 情势比人强
  • 对!但是没有用!!

1 条评论:

MQ 说...

呵呵,看了这些道理,回想起来和中国人打交道的确至理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