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10日星期二

CA CIO:採行ITIL 從急迫問題著手

使用自家產品打造ITIL框架的CA CIO認為,企業採行ITIL前最難、但也應先做到的事,是定義好自身需求,並決定好該從哪裡開始。

負責CA(組合國際)北美地區以外IT事務、該公司全球IT副總、歐洲區CIO Phil Stunt今(9)日在與本地媒體座談,分享既是ITIL解決方案廠商,亦是用戶的該公司,採行ITIL(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, IT基礎架構集成)的相關經驗時表示,採行ITIL過程中最困難、但也最重要的關鍵,在於找出問題、決定實作範圍,並須定義出績效,先弄清楚「企業目前最需要的是什麼,」Stunt說。

Stunt以該公司企業IT管理(EITM)產品中的三大區塊,即治理(Govern, 包括法規遵循、稽核、專案控管等)、管理(Manage,系統與應用效能管理)、安全(Secure,資訊安全)為例解釋道,企業可藉由這三個項目來分析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,並藉此作為採行ITIL框架的參考。

以CA來說,該公司在全球各地分支機構眾多,面臨不同國家法規遵循要求,如美日沙賓法案等新增規範,導致「治理」層次的問題顯得特別複雜。Stunt便說,「IT治理」因此成為該公司目前投注資源的最優先重點,以因應複雜的內外部稽核與法規遵循需求,透過該公司併購入的Clarity Risk and Control Management,以統一界面管理複雜的規定與流程。

「但這不表示管理與安全便不重要,這是優先順序(priority)的問題,」Stunt表示,治理放在第一優先,反映的是企業當下的需求,他以目前該公司重要性被排在最末順位的「管理」為例解釋,並非網路與系統,乃至應用程式管理不重要,而是因為該公司很早便著墨於此,因此並非當下的重點。

他表示,該公司每發生180萬件以上的基礎架構事件(如網路不穩等),最後實際需由IT人員介入處理的卻不過1500件,是因為早已採用自己的CMDB與Service Desk等相關解決方案多年,在系統管理層次最「痛」的問題已解決,因此「管理」層次的問題才未成為CA目前最須優先處理的問題,Stunt表示。

「不同的企業、不同的經營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優先順序,」Stunt說,企業掌握了當下的需求後,便更容易定義ITIL的實效,並能找到適當的切入點。他並補充道,如金融業便可能將安全視為最優先重點,端視企業自身產業特性與實際需求而定。

對於一般企業認為ITIL效益難以評估,而不願採行的現實,Stunt認為,最簡單的方式便是由成本,以及解決痛點的角度來思考。他表示,企業可以檢視現有IT的成本架構以及最大障礙,並藉此具體評估採行ITIL後將可減少多少人力支出,「評估效益不是容易的工作,但這是CIO的責任,才能讓其他主管清楚認知到IT的確能增強業務績效,」他說。

一方面賣ITIL解決方案,在內部亦實作ITIL的CA也花了不少成本在人員的教育訓練上。Stunt表示,該公司IT部門600多人,全數被要求要取得ITIL Foundation認證,並由公司出資安排教育訓練課程,「訓練人員成本不低,平均每個人員投資可能超過一千美元,」他說。

儘管教育訓練成本驚人,但Stunt認為,只要CIO能清楚界定出企業目前遇到的問題,並評估出效益,他認為要獲得CEO與其他CxO支持進行投資並不困難。他表示,IT部門主管一定要能夠學習從業務的角度看待IT,例如由單次交易成本的角度來看在系統上進行的交易,「用IT來滿足業務的需要、把業務概念納入領導的一部分,如此才能真正和其他部門主管對話,」他說。

没有评论: